今天帶小子去圖書館
主要是要去看看那邊的環境和藏書
從蝸寶滿一歲後開始努力持續借書和陪蝸寶共讀
到現在維持每天睡前讀兩本故事的習慣
我真的感覺到閱讀和教育都是完全無法速成
只能鴨子划水慢慢划,但沒有划就等著有天直接淹死
每天每天累積一點,漸漸發現一點點改變(親子雙方都會有所改變)
然後慢慢培養出彼此的默契,然後才能談教養,談學習
蝸寶又不是天才,當然不可能現在就表現得知書達禮
但是在往後漫長的日子裡,一本本累積起來的書就是他的好朋友
一篇篇有趣的故事就是人生的剪影
每一個小人物的遭遇,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話題
這就是我所期盼的
今天最有趣的是蝸寶終於長了見識: 在圖書館被小朋友打了
一兩歲的小朋友打來打去其實也不是故意,就是想一起玩然後拍打或是抓捏對方
其實真的沒什麼大不了
但是現在孩子都是小寶貝,很多父母是比孩子更「惜皮」的
所以我也很怕好動的蝸寶去侵犯到別人
即使我認為孩子是需要衝撞過才知道怎麼控制力道,對他們而言,這是一種肢體對應的學習
但是在和家長沒有充份溝通前,我還是不會太隨便蝸寶行動
今天碰到的小朋友,大蝸寶三個月,體型上兩個小傢伙差異不大
總之蝸寶很高興要跟人家碰一起,結果小男生一出手就是抓臉拍頭的,而且力道還很大
基本上蝸寶現在已經稍微會控制力道,所以那個小男生出拳如此重,我看蝸寶是有嚇到
小男生其實很想玩,但是不太會控制力氣
我稍微觀察一下,他的肌肉張力滿高,居然還可以爬上書架,還一口氣爬兩層(就是像蜘蛛人那樣毫不費力)
我覺得機會真難得,山霸王小蝸寶之前都是只有他去欺負人的份,現在終於碰到有人來整治他了
當然小男生的媽媽和姐姐很緊張,一直阻止小男生再過來
但還是免不了來回了幾個回合
小男生出手超快,蝸寶後來學會抵擋,看到小男生衝過來就趕快舉手做盾牌防衛姿勢
我覺得這就是學習
趁這個難得的機會,也教蝸寶要學著怎麼保護自己,要怎麼求助,如果真的不喜歡要怎麼拒絕
但其實兩個小傢伙打來打去愛玩得很,在孩子的心中或許這只是他們的溝通方式吧
和小男生的媽媽稍微聊了一下
我因為覺得他肌肉張力滿高,觀察一下他的行為後,就問了一下他的語言發展
媽媽說小男生一歲半還不會講話,一個詞都不會講
然後她問我蝸寶如何,我不想多做比較害她擔心,就說蝸寶只會說爸爸媽媽
其實在各項統合發展上,我們應該在意的是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幫助孩子學習
而不是去計算他會了多少詞,會做什麼動作,更不需要拿著量表去評量他有沒有達到標準
因為一歲後,孩子的學習發展差異會越來越大
語言、邏輯、空間概念、形象辨識、肌肉運用等等等,只要有一點差異,表現出來的成果很可能就差很多
既然不可能有全能之人的存在,就用心觀察孩子的性格表現,想辦法幫助他發展自己擅長的,並設法平衡他所缺乏的
計算孩子會說多少詞是沒有意義的,只會搞得很焦慮
但父母可以去留意自己使用的語彙,想辦法引導孩子說話,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跟小男生的媽媽說,小男生好像肌肉張力很高,不太會控制
她有點不悅的說,這個年紀不會控制是正常的啊
但其實我並不是要指責孩子,正常不正常根本不是我所在意的
我本來是想說他可以藉由一些動作練習,去慢慢學習控制自己的肌肉活動
但是媽媽如果覺得「這很正常」,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一歲後的孩子,我傾向事事都認為他做得到,只要適當引導
我們要小心的是
當我們說出「這很正常」時,是在心裡有明確的觀察與應變計劃
還是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
如果把所有發展都寄望於「長大自然就會了」,那麼請問身為父母的你,又幫了他什麼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