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啓蒙"是這次借的書
作者是蒙特梭利教育的工作者
裡面提出一個我覺得十分精闢的觀點
就是"遊戲和工作,是不一樣的"
現在很提倡"在遊戲中學習"
我想現在已經沒有什麼人會反對這句話
甚至在小學的教學現場,都會設計遊戲
遊戲是有,但學習呢?
坦白說,我覺得遊戲和活動設計不見得能夠真正達到學習的目標
大部份的遊戲和活動流於炒熱氣氛,吸引注意
但是,學習終究是要踏實的一步一腳印去做,不是大家哈哈大笑就可以完成
真正重要的是一套完整的引導孩子完成工作(任務),自我挑戰,自我實現,得到成就與滿足感的教學引導
作者提出一個很簡單的觀點,遊戲可以隨時想結束就結束,所以對孩子的專注力與意志力沒有激勵效果
但是"工作"卻是無法隨心所欲結束,若沒有完成,就無法得到成品或結果,這才能夠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才能夠真正給予孩子成就感
真是深得我心!!!
這讓我想到最近發生的敗家文事件,父母們越來越有錢,也越來越願意買玩具給孩子
這是因為現在玩具都被賦予了教育意義,有個媽媽買了四千多元的廚具組,有個媽媽接著說她還買了六千多元的
玩玩具,讓孩子有想像的空間,一點問題也沒有,要不要花大錢就看各人爽度
但是,接下來呢? 後續的"工作"及自我實現就不太為人所重視了
玩玩具時,孩子會開心,但是不會有成就感,並不會有"我玩玩具玩得好棒喔!" 這樣的想法
但是,真正進廚房幫媽媽的忙,即使只是幫忙把飯菜端上桌,幫忙擺好碗筷,幫忙剝剝蒜頭,只要試過就知道孩子會多麼滿足
所以,沒有預算買高價玩具的媽媽,一點也不用擔心孩子會發展比較慢
孩子的發展不是非靠玩具不可啦,一點也不用擔心
"學習"並不是玩遊戲,"學習"是完成任務與工作,工作可以像遊戲一樣,但是遊戲並不等於工作
我覺得非常有道理,而蒙特梭利引導孩子自主生活的各項訓練便是可以實踐工作成就感的活動
聲稱孩子在小時候只要快樂地玩遊戲的爸媽,請問孩子上小學後,你還會認為他只需要快樂地玩遊戲嗎?
如果你希望孩子上小學後,能夠具備上課的專注力,具備學習的動力,進而得到達成期望的成就與滿足感
而不是跟你說"學校不好玩,我不想上學"
請你不要期待孩子會在七歲那年突然"一夜長大"
請開始培養"學習的習慣",讓孩子體會完成工作與任務的成就感,讓他習慣面對新的挑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另外再分享一篇文章,是關於美國小學的作文與演說教學方式
我覺得非常棒!
http://anlatao.pixnet.net/blog/post/26637810
後記memo:
在孩子動手做前先做一次完整的示範
分解動作,正確提示,具備條理與順序
說話和動作要分開
接著就讓孩子自己做,不要邊做邊教邊糾正,反正會打斷孩子思考,給孩子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