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發現"小幫手"是個很棒的行為控制催眠法
蝸寶如果不想換尿片扭來扭去,只要跟他說"蝸寶,我需要你幫我一個忙,你幫我拿著尿片"
蝸寶就會乖乖拿著尿片,然後順從脫褲子換尿片,並且會聽話把新尿片遞給媽媽
換完尿片,蝸寶常常一溜煙地要去拿髒尿片,我會趕緊拿起來,然後請蝸寶幫我折尿布墊
等我進浴室丟完尿片出來,蝸寶就會把尿布墊遞給我

出門時越要叫蝸寶趕快來穿鞋,他越跑開時
只要說"蝸寶,快來幫媽咪拿袋子",蝸寶就會乖乖跑來

其他"幫忙開門","幫忙按電梯","牽著媽媽的手幫忙帶路",其實都是我帶蝸寶出門的小技巧
至於幫忙搬東西,幫忙把東西歸位,這就隱含在生活訓練裡了

其實孩子是很喜歡幫忙的,這種"被需要與肯定"的需求,一直到我們成年都還是有的,只是型態比較複雜一點而已
所以用一點小技巧鼓勵孩子做出被肯定的行為,進而稱讚他,會強化這樣的認知,對於生活教育和自我認同很有幫助

蝸寶幫忙完我會說"謝謝你,你真好! 你是媽媽的好幫手"
有時我強烈要求他要做的事,我會在"請你幫我xxxx"後面加上語氣強烈的"麻煩你了!"
蝸寶多半也會照做

雖然好像會跟孩子說"請"或"麻煩你了"的媽媽不多,但我自己是覺得滿有效的,孩子會知道這是在對他說話
也會知道那是一種軟性但堅持的要求,是我們希望他這麼做,但沒有立即的必要性,所以他仍然還保有自主性
也可以給他一些緩衝時間,告訴他數到五,下車前,要穿鞋子的時候,要坐椅子吃水果的時候 
請把卡片還給媽媽,請把玩具放回箱子裡,請穿上外套.......等等

請孩子幫忙必須是主動積極的行為,像"幫幫忙,給我閉上嘴"這種就不算
可以找一個孩子能夠進行的活動,比如說"媽咪現在要做事,需要你幫我一個忙,你可以去把咩咩和蘿蔔抱過來嗎?"
(讓他有一個稍微需要時間進行的任務,然後再想後續的活動,有時咩咩和蘿蔔只是過來表演被蝸寶親一下而已XD)

今天跟蝸寶說明媽媽講電話時沒有辦法跟他說話,請他自已玩或在旁邊等
等媽媽講完電話,蝸寶可以再告訴媽媽要說的話
說明完之後,蝸寶居然還回答:"好"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控制自己就是了

伴隨孩子的成長驚喜而來的,就是父母親要開始學習如何拿捏"尊重"和"放任",生活教育和品格教養真是父母最大的課題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蝸寶媽咪 的頭像
    蝸寶媽咪

    蝸寶的成長記事

    蝸寶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